
书评 我劝你别看《情人》,看了,爱情就没了
上一章:《包法利夫人》:"有些男人给婚姻,但不给爱情;给承诺,但不给真心。所以,女人千万要爱自己,一个爱自己的女人才能够爱他人,才能够在爱情中获得尊重。” | 下一章:《倾城之恋》:张爱玲早就看透了:男人最伤女人的方式,从来不是变心;男人对女人的伤害,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,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了。 |
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是真的想劝你别去看《情人》,看完了,你的爱情就没了。
我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作为一个十多年的书虫和一个出来社会将近20年的过来人,所想对你说的话。
为什么我会这样说,首先我们来看看《情人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。
第一个,讲的是一个叛逆少女的爱情故事。
女主人公,一个叫“我”的少女,从小生活在一个无望的家庭,少女的母亲因为丧夫而陷入贫困,但是她的母亲,对长子偏袒,对女儿冷漠,这样的家庭环境,就形成了少女的叛逆性格。
少女在15岁的年纪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中年富商,为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容,但这也正是少女叛逆的最大表现。
第二个,讲的是爱而不得的故事。
少女爱那个中年富商吗?爱,很爱,爱到骨子里去。
也是因为真爱,所以,她才被迫离开越南,回到法国。
也正是因为真爱,所以,即使到了晚年,她依然用文字,把他刻在了记忆里。
富商爱少女吗?也爱,原文里说:
"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。"
"他对她说,他说他爱她胜过爱生命。"
但两人的结局呢?
最终都没有在一起,只留下思念和回忆。
所以,《情人》这本书,讲的就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爱情悲剧故事。
为什么说看完《情人》,爱情就会没了?
因为,《情人》这本书,讲的就是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。
当作者都满头白发了,还在写书怀念那个记忆中的情人,因为最终没有跟自己的情人在一起,所以,只能够将他放在回忆里不停地回忆。
而我们在俗世中所谓的爱情,是你在,我也在,我们一起了,这是爱情的归宿。他以后的人生的每一个日子里,都有你的陪伴,一直到老,你们都没有分开,这才是爱情。
但作者写的《情人》,只能算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外情,并非是今天我们所希望的爱情。
对于作者自己,她本身就是那个富商的情人,而富商,也是她的情人,两个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特别的环境,各取所需,各有所得。
作者在年老之后,依然用文字去怀念他,与其说是在怀念他,不如说作者是在怀念那个曾经青春的自己,怀念那颗年轻时敢爱敢恨的心。
但是,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倾注了自己浓烈的感情,这种浓烈的程度,让我们读者几乎以为,这就是真爱,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模样。
作者的语言,极具感染力,以致于看完之后,我们会有一种错觉:原来,他们曾经爱过,原来,爱情就是这样的,爱情,最终就是像作者笔下所描写的那样,两个人不能在一起,只能彼此怀念的。
但现实是,真正的爱情,就是陪伴你的枕边人,一起陪伴到老。
真正的爱情关系,应该是长久的,稳定的,相互扶持,相互陪伴的关系。
《情人》中的爱情,则是充满了激情,充满了不平等和痛苦,很难被我们现代人认为是“真正的爱情”。
虽然《情人》并不否定真爱,富商至死都还记得她,而少女在年老之后,仍旧通过写作的方式来怀念这段感情。
只是,对于我们这个和平,平等的时代,爱情不应该是炽烈的瞬间,而应是平淡的相守。
“白头偕老”才是我们对爱情结局的最美好的期待。
那炽烈的瞬间,那一刹那耀眼烟花式的感情,不是爱情,而是欲望的燃烧。
所以,我才说,不要去看《情人》,看完,你的爱情就没了,看完,你就会想起书中的爱情,而不会意识到,现实中的爱情,平平淡淡才是真,相伴到老才是我们对爱情的终极追求。
个人观点,不喜勿喷
(全文完)
上一章:《包法利夫人》:"有些男人给婚姻,但不给爱情;给承诺,但不给真心。所以,女人千万要爱自己,一个爱自己的女人才能够爱他人,才能够在爱情中获得尊重。” | 下一章:《倾城之恋》:张爱玲早就看透了:男人最伤女人的方式,从来不是变心;男人对女人的伤害,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,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了。 |
Copyright 久案文学-我的个人博客.Some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4 Theme by He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