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书评 《次第花开》:“人生四然:来是偶然,去是必然,尽其当然,顺其自然。”
上一章: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:“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” | 下一章:《我们仨》:“幸福就是:父母在,知己三两,盗不走的爱人。” |
在这个喧嚣复杂的社会,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,不知道人活着,究竟是为了什么,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,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。
这些迷茫,常会引起人的内耗,很多年轻人一直都处在内耗与和自我和解的死循环中。
博主车车文学之前也有过一段这样的时期,那段日子,人莫名地情绪低落,找不到前方的路,找不到存在的意义,一直在内耗。
直到有一天,博主看到这样一句话:
“人生四然:来是偶然,去是必然,尽其当然,顺其自然。”
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脑袋似乎是“嗡”的一声,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东西。
再后来,偶然的一次机会,在我们市里面的图书馆中看到了《次第花开》这本书,好奇之下,借回家看,看到里面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,内心才开始渐渐明白:
原来,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秩序和运行规律。我们生而为人,只需要敞开心胸,接受这种秩序,静心等待时机的到来即可。
所以,今天博主给大家分享的是这本书:《次第花开》。下面,请大家跟随博主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。
一、这本书讲的是生命的无常与接纳
《次第花开》的开篇就告诉我们,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,你永远都无法准确地知道,你的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,将会遇到什么样的人,这就是生命的无常。
关于这一点,作者有提到一个叫做措尼的藏族老人。
这个藏族老人在年轻的时候,是一位富商的儿子。但后来,因为社会动荡,他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财富,他自己也沦为了贫穷的牧民。
要是换做其他人,估计会老是抱怨命运的不公。但是措尼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,而是坦然接受生活的巨变,在草原上平静地过自己的生活。他常说:
“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就像风吹起的蒲公英种子,落在哪里,不由自己决定。”
作者通过措尼的故事告诉我们,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,都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,我们无法决定自己出生在哪里,无法决定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父母,嫁给谁,娶谁做老婆等等。
这些我们无法决定的事情,便是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。我们生于人世,就像是风中的浮萍,命运的风,将我们吹向哪里,我们便飘向哪里。
但是,尽管我们无法去把控我们生命中将会出现的事情,人或物,但我们可以选择接纳这些不确定性,接受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件事。
这正如书中写道:
“承认无常,不是消极,而是对生命最深的尊重。”
二、这本书讲的是如何面对死亡
其实我们内地的人很忌讳死亡这个词,要是小孩子说谁谁谁死,一般会被人认为是诅咒,是要被大人痛骂一顿的。成年人更不能随便把死字挂在嘴上,不然会被别人认为想不开,想寻死等等。
但是,在藏地,死亡并不是禁忌,而是人生自我修行的开始。
关于这一理念,作者讲述了一个名叫扎西的癌症患者的故事。
扎西在刚开始被诊断为晚期癌症之后,内心充满了恐惧。
后来在上师的引导下,他开始每日观想死亡,并开始修习“破瓦法”(藏传佛教的一种临终修行方法)。
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,扎西不仅没有陷入绝望的情绪中,反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。
他告诉家人:
“死亡就像太阳落山,明天还会升起,只是以另一种形式。”
作者借扎西的经历指出,现代人之所以恐惧死亡,是因为希望生命可以永恒,希望人可以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。但是,藏传佛教认为,生命的死亡是必然的。真正的修行,是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清醒,让死亡成为生命的起点,而非终点。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,面对死亡,我们不必过于恐惧,而是应该要平静地面对它的到来。
三、这本书讲的是如何面对苦难
关于死亡,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关于人生中的苦难,作者也认为,当困难来临时,应当尽自己的能力去应对苦难。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卓玛的故事。
在书中的卓玛是一个单亲母亲,她的丈夫早逝,留下她和三个孩子,日子过得很是艰难。
但是,尽管生活艰难,但卓玛从未放弃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。
为了挣到孩子上学的钱,她每天天不亮就去集市卖酥油,晚上还要缝制藏袍补贴家用。有人问她为何如此拼命,她只是笑笑说:
“我能做的,就是尽力。”
卓玛是在践行“尽其当然”。意思是,当我们遇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的时候,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。
作者希阿荣博堪布强调,佛教的“精进”并不是要求自己要成为完美的人,而是
“在因缘具足时,尽力;在因缘不具足时,放下”。
四、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放下执念
执念,每个人都会有,只是有些人的执念深,有些人的执念浅而已。关于执念,作者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。
故事是这样的,说的是一个叫丹增的事业有成的商人,曾经很执着于自己的财富和地位。
但是有一天,他遭遇了车祸,不得不瘫痪在床。
最开始的时候,他对自己的遭遇很是愤怒。机缘巧合之下,他接触到了佛法,在佛法的影响下,渐渐学会了顺其自然。
他开始练习禅修,开始接受身体的缺陷,并且发现,自己内心的平静远比外在的成功更重要。
最终,他创办了一家残疾人互助中心,用自身的经历帮助他人。
丹增的转变印证了书中的观点:
“真正的自由,不是控制一切,而是放下对控制的执着。”
希阿荣博堪布指出,现代人的痛苦往往源于对“确定性”的痴迷,而藏传佛教的智慧则是教人“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”。
结语:在次第花开中领悟人生四然
《次第花开》的魅力,不仅在于它的佛学智慧,更在于它用普通人的故事让哲理变得鲜活。
措尼、扎西、卓玛、丹增等等,这些人物并非是作者虚构,而是真实存在于藏地或现代社会的普通人。作者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:
“来是偶然”,所以不必纠结起点;
“去是必然”,所以不必恐惧终点;
“尽其当然”,所以尽力而为,不留遗憾;
“顺其自然”,所以放下执念,让生命自在流动。
这正如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所说:
“人生的路,就像高原上的花,次第开放,不急不缓。”
而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在无常中学会接受,在接受中前进。
上一章: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:“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,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。” | 下一章:《我们仨》:“幸福就是:父母在,知己三两,盗不走的爱人。” |
Copyright 久案文学-我的个人博客.Some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4 Theme by He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