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书评 《情人》:"我们总以为最痛的是失去,后来才明白,最痛的是——从未真正拥有过,却要用一生来忘记。"
上一章:夏目漱石《心》:"曾经以为,分手就是甩掉不喜欢的人,后来发现,最痛的分手,是推开喜欢的人,是眼泪在流,却不敢出声。" | 下一章:林海音《城南旧事》:小时候想,告别就是再也不见烦人的家伙,长大了明白,最痛的告别,是再也见不到想念的人,是笑着挥手,心里在哭。 |
"十五岁那年,在湄公河的渡轮上,我遇见了我的命运。"
杜拉斯在《情人》这部小说中,以悲剧的结局来阐释这句话,它让我们明白,我们相遇时就知道要分离,却还是放任自己沉沦。
1、那个戴着男士礼帽的少女
在1929年,西贡码头,一个年仅15岁的法国少女,她的头上戴着一顶磨损而破旧的男士礼貌。
她的身上穿着由母亲专门改小处理过的真丝连衣裙。脚下踩着的则是那种看似带有镶金条带却实则廉价的高跟鞋。
就这样,她整个人靠在渡轮那冰冷的栏杆之上,双目望着显得格外浑浊的湄公河水,却浑然不知她此刻这样的一个姿势,成了一个中国男人定格在心中的画面。
这个中国男人穿着白色西装从黑色轿车里走出来,递烟的手在发抖。
"要烟吗?"
"好。"
——这场对话如此简单,却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。
2. 爱情的第一道裂痕:我们之间隔着什么?
在唐人街公寓内,他们的心灵似乎融为了一起,但是外面喧闹的世界,依旧以一种难以言说的方式在运转,外面的现实时刻在提醒着两个人身份的巨大差别。
他是黄皮肤的中国富商之子
她是白皮肤的法国殖民者之女
所以:
他需要她的血统来提升家族地位
她需要他的金钱来拯救破落家庭
最残忍的是,他们心知肚明这段关系的本质,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相爱了。
两人在最初遇见爱情的样子,就如同一句话所说的那样:
"爱情里最痛的不是谎言,而是两个人清醒地说着真话,却假装不懂。
3. 那艘永远无法靠岸的渡轮
当她脚步沉重,心情复杂地缓缓登上那艘即将驶向法国的大型轮船之时,在漫长的等待之后,她看见了她所熟悉的那辆乌黑发亮的轿车。
她很是清楚,那个令她心中五味杂陈的中国男人,正安静坐在车里,目光直直看向自己。
然而此刻的她,却像是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所束缚住,只是将目光直直地凝聚在遥远的海平面之上,任凭心底思绪翻涌,也始终不敢轻轻地,哪怕只是侧一下头去回望那个中国男人。
这一转身,就是三十年。
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,她终于承认,当年那个不敢回头的少女,用了一生在后悔。
4.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人?
看到这里,我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有过这么一个令你牵肠挂肚的人。
读《情人》时,可能你会不可抑制地想起某个人:
也许是学生时代最终没敢递出去的情书
也许是地铁站台错过的最后一次对视
也许是微信对话框里写了又删的"最近好吗"
又也许,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曾于往昔岁月中遭遇过如此这般的离别时刻。
我们也曾遇过本可以伸手去挽留,最终却没有去挽留的遗憾。
因为,我们的内心很清楚明白着某些难以言喻的缘由,正在当年,让我们错过了一些人,一些事。
比如,留住之后呢?
继续互相折磨?
看着爱情在现实中变质?
未知的未来,谁又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?
就像博主写的原创短篇《无岸之路》里的璐璐那样,璐璐在发现老公出柜之后,本也可以不必离开,但若继续留在他身边,后续呢?将会发生什么事?为了避免让自己再次受到伤害,她还是选择了离开。
若是你想要了解《无岸之路》这部爱情短篇写的是什么,请点击这里进入阅读。
下面,博主将从多个角度,为大家解析《情人》里面爱而不得的遗憾。
一、文学视角:爱情的三种告别方式
在《情人》中,杜拉斯展现了爱情的三种"告别":
1、阶级的告别:(法国少女与中国富商的种族隔阂)
2、时间的告别:(少女终将离开殖民地的事实)
3、自我的告别:(多年后那句"比起你年轻时的脸,我更爱你现在的容颜")
其实,在这部小说中,并非是少女踏上那驶向法国的轮船,所带来的感受最为刺痛人心,反倒是多年以后,在巴黎的熙攘街头,她竟毫无预兆,突然之间泪流满面,这一状况,才是最为令人痛苦不堪。
这是因为,离开越南之后的她终于明白,自己失去的不是一个情人,而是此生唯一的爱情。
二、心理学视角:未完成情结的折磨
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提出,人类对"未完成事件"的记忆强度,远远超过了那些已经顺利完成了的各类事项。
在《情人》这部小说中,有这么一位中国富商,邂逅了一位法国少女,最终他们还是分开了。
分开之后,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在反复咀嚼同一段记忆。
少女在渡轮上不敢回头,不是不想,而是不能——回头就意味着承认永远失去。
所以,
"最深的执念,往往是最初的遗憾。"
三、社会学视角:爱情如何被时代困住
在那 1929 年,处于法属统治之下的印度支那地区,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:
一位白人少女与身为黄种人的富商之间所萌生的爱情,实则是有着双重禁忌的。
从少女这边的家庭情况来看,他们虽极度需要金钱来维持种种生活所需,然而其内心深处却始终对金钱怀揣着一种鄙视的态度;
而反观富商的家族,他们在家族发展的过程之中,出于某些考量,迫切需要引入白人血统。
可是,在他们的观念里,却又实实在在地看不起白人这类群体。
当他们两个站在湄公河畔时,连河水都在提醒:
“这段感情从开始就注定是过客。”
所以,我们可以认为:
"爱情输给的不是人心,而是时代打在每个人身上的烙印。"
四、延伸阅读:当爱情成为《无岸之路》
推荐我的原创短篇爱情小说:《无岸之路》
如果《情人》探讨的是"爱而不得",那么《无岸之路》则更进一步——"爱而不能得"。
璐璐爱张远吗?爱。
璐璐的妈妈去世了,她的爸爸选择了和一个风尘女人生活,不理她了。璐璐的生命里,就只有张远一个人了。
她曾经说过,他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亲人了。
但是,当她发现张远出柜之后,她就毅然选择了离开。
因为,她的世界里,不允许背叛的出现。因为爱得纯粹,所以爱得极致,所以,她爱而不能得。
(如果大家对这部短篇感兴趣,点击这里进入阅读)
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璐璐的离开行为,法国少女的离开行为,其实是属于一种"创伤后自我保护机制"。
因为受到了伤害,所以选择离开,以保护自己那颗脆弱的心。
从社会学角度看,则是普通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,面对爱情时的普遍困境:
"我们不是不爱,而是不敢用残破的人生玷污完美的回忆。"
"有些岸,不是不想靠,而是靠岸后发现早已是沧海桑田。"
五、结语:爱情的最后悖论
张爱玲说:
"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但若不结婚,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。"
而杜拉斯的答案更令人绝望:
"爱情本身就是一场永不停靠的渡轮。"——你明知终要告别,却依然选择登上那艘船。
"我们总以为最痛的是失去,后来才明白,最痛的是——从未真正拥有过,却要用一生来忘记。"
这,才是爱情的最后悖论!
(全文完)
上一章:夏目漱石《心》:"曾经以为,分手就是甩掉不喜欢的人,后来发现,最痛的分手,是推开喜欢的人,是眼泪在流,却不敢出声。" | 下一章:林海音《城南旧事》:小时候想,告别就是再也不见烦人的家伙,长大了明白,最痛的告别,是再也见不到想念的人,是笑着挥手,心里在哭。 |
Copyright 久案文学-我的个人博客.Some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4 Theme by Heie